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李白能在得罪了高力士之后还留有命在,盖因其过人的才华实在是让李隆基欣赏,有傲气的资本。
高力士并不是专门引荐奸臣的。
试想一下,李白若是和高力士的关系好,得高力士引荐,不说像李林甫、杨国忠那样当上宰相,至少也该是一方刺史,官途顺畅,不至于落得个赐金放还的结局。】
李白:“……”让他讨好高力士?这官不当也罢。
【刘禹锡在《陋室铭》中写道:“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。”李白的朋友是高适、孟浩然、杜甫、王昌龄、贺知章等饱学之士。】
莫愁前路无知己,天下谁人不识君?——高适
……
天幕上依次出现了高适、孟浩然、杜甫、王昌龄、贺知章等人的诗文名句。
天幕下的众人再次大饱眼福。
唐朝之后李白的狂热粉自惭形秽,想和李白结交,先问问自己,诗词歌赋写的怎么样?能不能入李白的眼?
或者,像吴筠那样成为知名道士。
【高力士还真入不了李白的眼,让李白折节下交是不可能的。
唐朝的科举制度还不够完善,当官的途径主要还是靠有权有势的人引荐,考试的成绩只不过是锦上添花,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。
在唐朝,进士是指参加进士科考试的学子,而不是我们熟知的经过府试、乡试、会试层层选拔的有功名之人。
进士科考试是在中央。
想参加这样的考试,就得得到地方的推荐,举送入京。被举送的人称为举人,举人参加进士科考试就叫进士,参加秀才科考试就叫秀才。以此类推,参加明经科考试的可能就叫明经吧。
而想要高中,过人的才学都是其次,主要是靠当时的名人向主考官推荐、夸赞,才能有希望。
隋唐的科举制并非是靠考试成绩选拔人才,可以说是九品中正制到真正用成绩说话的科举制的过渡。
如此说来,也就能够理解李白为何不参加科举,而是写那么多的“干谒诗”。李白是宰相的孙婿不假,但这个宰相是个过气的宰相,不能左右当朝的科举。
他的诗,要得到当朝有名声的人推荐、赞誉,才有希望及第。
看《上李邕》,李白写的“干谒诗”够狂,结局自然是自荐失败,得不到名人的推荐,即便是参加了科举,也是落榜的结果。】
天幕上出现了李白的另一首干谒诗《与韩荆州书》,文辞和《上李邕》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【说句题外话,唐朝的科举有秀才、明经、进士、明法、明算等科目。
秀才科要求高,明经科是考四书五经,进士科主要是考诗赋,现代人如果参加唐朝的科举,大概选择明算才有希望录取,还得是数学成
=请。收。藏[零零文学城]00文学城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=绩好,高数高分通过的学霸才行。
算盘东汉时期就有,了解过就知道算盘不光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,还能开方程解函数,如果只有中学的数学水平,即便是考明算,也铁定落榜。】
天幕下的众人:“高数?”
【有一种说法,李白不是不想参加科举,而是因为出身商户,不能参加科举。
我们来看唐朝科考的生源:一类是在州学、县学读书,成绩优异的人被推举入京;另一类是州县的社会考生,以自荐的形式参加考试,成绩优异的人被推举入京。
这两类都有一个前提,得是士农工商中的士农子弟、三代内家世清白且不在守孝期间、未在衙门担任小吏的人。
李白出身商户没有明确的史料作为依据,只是为大多数人认可的一种猜测。
这种猜测合理又不合理。
科举的目的是什么?是选拔官员。科举将商户排除在外,那么其他的当官途径,会把商户收纳在内吗?
与其说李白因为家世的原因不能参加科举,不如说他连科举前的“行卷”这一环节都没有顺利通过。
什么?李白如果参加科举必然高中?看看诗词歌赋不输于李白的杜甫吧,参加科举次次落榜。进士科主要是考杜甫擅长的诗赋,策论只是次要的。杜甫的落榜,就很能说明当时的社会问题了。】
隋唐之前的社会生产力和国民的受教育水平不足以支撑起科举,只能干瞪眼。
天幕什么时候讲讲后世的科技?
而隋唐的皇帝们:“……”不是他们不想改革科举,而是有困难。
阻扰改革的是世家大族。
啥,老子堂堂的漠北兵王,居然要当奶爸?好吧,看在孩子他妈貌若天仙的份儿上,老子勉强答应了...
命里有时终须有,命里无时要强求。 这是一个长生果的故事。...
万界融合,灵力消散,历经百万年的修真世界轰然崩塌,蛮荒大举入侵,五行天成为修真者最后的防线。千年之后,来自旧土的卑微少年,以苦力之身,深入蛮荒三年,破格获...
阴阳分天地,五行定乾坤。 天穹之下岁月沧桑的中土神州,正是仙道昌盛的时代,亿万生灵欣欣向荣。 纵横千万里间,总有人间一幕幕悲欢离合,在恢弘长生的仙道中...
他曾是圣殿国王,四大洲只手遮天,却因心爱女人的背叛,险些命丧黄泉。为复仇,他踏上回归路。在酒吧昏暗的角落,有佳人绝色,一个精彩纷呈的故事,就此展开...
日更十章他是龙族龙子,却蜕变天赋失败,自巅峰跌落。圣女未婚妻自斩身孕,杀他证道。家族视他为耻辱,将他逐出,从族谱除名。绝境中,他苏醒前世记忆,华夏神龙...